一、核心加密货币业务

1. TON区块链与TON代币

  • Telegram于2018年创建区块链项目The Open Network(TON),旨在构建高性能分布式平台,支持去中心化应用和数字资产^^。
  • 该项目通过首次代币发行(ICO)筹集了17亿美元,但因监管压力于2020年被放弃,后由TON基金会继续开发^^。
  • TON代币(Toncoin)现由外部开发者运营,Telegram通过出售Toncoin等加密货币资产获得收益^^。
  • 2. 加密货币钱包集成

  • Telegram内置加密钱包"Wallet"支持用户直接购买、存储和交易加密货币,例如零手续费购买USDT,覆盖全球60余国^^。
  • USDT于2025年初上线TON区块链,流通量增至14亿枚,推动稳定币普及^^。
  • 3. 加密货币贡献营收

  • 2023年财报显示:加密货币业务(含数字资产重估收益、钱包服务及收藏品销售)占Telegram总收入的40%以上;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字资产价值接近4亿美元,远超现金储备^^。
  • 2024年,加密货币销售帮助公司偿还部分债务,并首次实现年度盈利(总收入超10亿美元)^^。
  • 二、重大监管与法律事件

    1. ICO被认定为证券违规

  • 美国法院裁定Telegram的首次代币发行属于未注册证券发行,违反联邦证券法。公司需向投资者返还12亿美元并支付1850万美元罚款^^。
  • 2. 创始人被捕引发震荡

  • 2024年8月,创始人帕维尔·杜罗夫在法国被捕,面临恐怖主义、洗钱和指控,Toncoin价格应声暴跌超20%^^。
  • 法国当局指出Telegram因监管缺失导致平台充斥犯罪活动,包括诈骗、非法交易及仇恨言论^^。
  • 三、平台涉虚拟货币犯罪问题

    1. 黑灰产担保平台泛滥

  • Telegram曾成为华语黑灰产核心平台,滋生"好旺担保"和"新币担保"两大非法市场。它们依托加密货币(主要为USDT),为诈骗、洗钱、人口贩卖等提供交易担保,涉案金额分别达270亿美元和84亿美元^^。
  • 2. 平台大规模封禁行动

  • 2025年5月,Telegram首次对华语黑灰产生态系统采取雷霆整顿,封停上万个涉加密货币诈骗的群组及账户,两大担保平台被迫停业^^。
  • 四、用户风险警示

  • 投资诈骗高发:诈骗分子常通过Telegram群组散布虚假优惠信息(如低价购买虚拟币),诱导用户转账后消失。警方已通报多起利用USDT实施的诈骗案件^^。
  • 法律风险提示: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用户需警惕高收益承诺,避免通过非官方渠道交易^^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zhaobovalves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