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legram(俗称“纸飞机”或“飞机”)是一款国外的加密即时通讯软件,其技术特性和实际应用引发了多国执法部门的关注,主要涉及以下核心问题:

一、软件特性与法律风险

1. 加密与私密性

Telegram因其端到端加密和“阅后即焚”功能,通讯内容难以被第三方追踪或留存,被定义为非法社交软件。这种特性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,使其成为诈骗等违法活动的工具^^。

2. 国内定性

中国警方明确将其列为“密聊软件”,提醒家长检查未成年人手机,避免其被利用参与犯罪^^。

二、犯罪关联案例

1. 诈骗工具

  • 诈骗团伙通过Telegram以“高薪兼职”诱骗用户,例如要求用两部手机拨打诈骗电话(“手机口”作案)或出借电话卡^^。
  • 典型案例:永宁警方抓获嫌疑人何某某,其通过Telegram指挥他人使用他人电话卡实施诈骗^^;库尔勒警方破获案件显示,嫌疑人通过该软件招募人员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诈骗广告^^。
  • 2. 未成年人卷入

    部分青少年因轻信网络兼职广告,下载Telegram后成为诈骗帮凶,甚至涉嫌“帮助络犯罪活动罪”(帮信罪)^^。

    三、国际监管动态

    1. 创始人被捕

    2024年8月,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在法国被捕,法国警方指控该平台成为“犯罪内容聚集地”,涉及恐怖主义、洗钱等跨国犯罪^^。

    2. 用户规模争议

    尽管全球下载量超10亿(2021年数据),但其加密属性与犯罪风险引发多国监管压力^^。

    四、警方行动与提醒

    多地警方密集发布预警,要求民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远离此类软件,并呼吁家长及时检查、卸载手机中的Telegram等加密通讯工具^^。执法部门正通过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模式打击相关犯罪,但“阅后即焚”功能仍为取证带来挑战^^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zhaobovalves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